首页 重要活动

重要活动

磨剑·伟大变革 I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坚守监督首责定位

时间:2022-08-2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16期 作者:


       今年6月,《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重磅“出炉”,着眼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纪律检查职责、赋予监察权,做实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窥斑见豹,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中,监督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强化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理念,到加强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从形成“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到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以监督促进治理……对于监督的思考、探索、实践贯穿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以高质量监督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

明确职责,以强化监督回答时代命题

      2022年7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其中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85.5万人次,第一、二种形态占比在92%以上。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纪委监委首要职责是监督”得到了全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党内监督工作与党的建设相伴相生,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生俱来的职责。党的五大产生的首个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就是中央纪委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把党章规定的纪委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概括为监督执纪问责;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十九大党章赋予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宪法、监察法赋予监委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无论纪委还是监委,监督职责都处于基础性地位。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站位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积极探索破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中央把强化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把监督工作纳入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顶层设计,这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首责提出更高要求,给予更高期待,也赋予监督新的时代内涵。

      坚守定位,知重负重。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补齐监督短板、履行好监督职责高度重视。“要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使监督规范化常态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同志在中央纪委常委会、考察调研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监督职能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一个超级的权力机构,我们做的大量工作,大概是日常‘拉拉袖子’、提个醒的工作,是监督的工作,是防止人由犯小错误变成犯大错误。”在国家监委成立前夕,藉由全国两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平台,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向社会各界作出清晰阐释。

      稳中求进,步步深入。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报告首次把“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单列为一项工作任务予以部署,四次全会要求“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五次全会提出“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六次全会强调“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做实专责监督”……监督作为历次全会报告中的高频词,体现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引领着实践持续推进。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有关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守正创新,在履行好监督职责、提升监督效能上孜孜以求。

聚焦定位,在做实做细监督上下功夫

     126元,直到今天,江西省进贤县纪委监委干部樊友定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参与监督谈话涉及的金额。

     查办过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职务犯罪案件的他,一开始有些失望。而当第一次公款报销私人礼品就被发现的被调查人,再三表达“幸亏你们及时发现,尚未铸成大错”的谢意时,樊友定说自己从那时候开始逐渐认识到靠前监督中饱含的“严管厚爱”之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才能主动作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提高思想认识摆在重要位置,增强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亲授党课,回溯纪委监委发展历程,强调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定位;组织开展全员培训,着力增强履职意识、练好履职基本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领导同志传帮带、谈心谈话、督导调研、实战练兵等方式,帮助纪检监察干部扭转“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监督人前不显功、背后得罪人”等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错误观念,把监督挺在前面、主动履行监督责任逐渐深入人心,凝聚为思想共识。

     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既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也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

     8月的北京,热浪滚烫。位于通州区的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自项目启动起,该校纪委便安排专职纪检干部何文静驻点新校区。“我的工作就是对新校区建设有关领导干部规范行使权力开展日常监督。”何文静介绍。高校纪委从“耳朵软”到“腰杆硬”,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中增强监督实效,背后正是中管高校等领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体现。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优化内设机构设置,11个监督检查室专司日常监督执纪,力量向监督倾斜;调整派驻机构设置,统一设立46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29家单位,分类施策推进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等领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探头”作用;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同向发力……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中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中注重把握监督工作规律、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抓主要矛盾,扭住“关键少数”,如贵州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市州、省直部门全覆盖走访,了解“一把手”思想、工作及责任落实情况,精准号脉、对症下药;福建厦门将违纪情节较轻的问题线索交由所在单位党组织,由党委(党组)书记与被反映人谈话核实处理,形成监督“关键少数”抓监督的良性循环。遵循量变质变规律,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695.1万人次,占比达61.3%,抓早抓小、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断创新日常监督方式,实践运用信访受理、线索处置、约谈提醒、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方式,强化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的监督,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真正让监督的约束作用得到发挥。

     从明确职责定位“出发”,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架好“桥”、找好“船”,推动监督质效有力提升。

标本兼治,涵养主动接受监督、支持监督的浓厚氛围

    “十八大前经常有人跟我开玩笑,说纪委同志,啥时候找我谈谈话啊。”一位派驻纪检监察组同志的回忆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监督不“带电”“长牙”,纪律的权威性将大打折扣,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也会缺乏敬畏之心。

    破法必先破纪。把监督挺在前面,以监督的严格来硬化约束、填补漏洞、洗涤魂灵,是真正在抓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把反腐败防线前移,推进标本兼治。

    “嗬!送礼竟然送到纪检组这里来了,其他相关部门可能也少不了。”前几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领导有一次竟收到某机构赠送的水果卡,于是决定进行系统清查,一方面让收卡同志主动上交,一方面对送礼的机构负责人严肃约谈,以此为始建立起“双通报”制度,要求对送礼、收礼者都须严肃处理,如今,与监管对象“零物质往来”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这次‘顺便’不及时纠正,会衍生出更多的‘顺便’。”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对使用公车“顺道”回老家探亲的某市管干部及时谈心谈话,使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单位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

    这样抓早抓小、红脸出汗的场景,已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常态,有力发挥了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功能。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监督常在、形成常态下,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的氛围逐渐形成。

    今年1月,上任不久的重庆市司法局“一把手”种及灵与市纪委监委驻司法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何涛一道,专程到市纪委监委汇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积极探索在监所系统开展监督执纪执法中加强“室组地”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在此次报告之前,种及灵专门就全系统的政治生态情况与纪检监察组进行了深入研判,分析存在的问题,主动谋划下一步如何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就我感觉,党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与主动扛起主体责任的意识相互促进,都进一步增强了。”何涛说道。

    从最初一些人的抵触监督、不愿接受监督到习惯监督,再到主动寻求监督、寻求协助,体现着十年强化监督首责以来党员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监督是在帮助我们管干部,也是在帮助我们更好推进工作。”种及灵就有着这样的感受。

    不仅党委(党组)感受到做细做实监督是在协助自身开展工作,党员干部也从监督中感受到党组织的严管厚爱与激励约束。河南省洛阳市树牢正确执纪导向,围绕有力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2021年以来澄清不实举报253次269起,查处诬告陷害行为7起,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首都公安系统纪检部门坚持“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回访计划,确保“回访一批、重塑一批”……实事求是,精准把握政策策略,有力有效的监督正在激励督促党员干部身影正、善作为、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