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动
新学期全校工作部署会:累厚积重 攻坚克难 开创新局面
时间:2013-02-27 来源: 作者:
2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坚持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守大学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着力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开创“十年腾飞”新局面。
校党委书记程天权、校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主持,常务副校长冯惠玲作整体工作部署,校领导马俊杰、王利明、查显友、伊志宏、刘向兵出席,校务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教代会主席团代表和各院系、各部处及直(附)属单位负责人参加。
程天权书记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工作对于学校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持续努力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团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立足于做好本职工作,立足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国家和社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程天权书记强调,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集中精力投入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
一是遵循规律,盯住目标,持之以恒,累厚积重。面对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浮躁风气,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持续积累中夯实基础、厚重内涵,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榜样楷模。
二是党政组织,师生员工,发扬优势,开拓进取。中国人民大学的比较优势和传统优势体现于优良的校风学风,实事求是的校训,雄厚的学科优势,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我们应由此凝聚起强大的组织力量和思想力量,团结整合学校各方面办学主体,充分动员广大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等各项建设,凝聚共识,科学部署,找准路径,把握节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三是大事谋远,小事做实,好事做好,坏事不做。大学理应是宁静和谐的净土,立德树人更是百年大计,在改革发展中,大学应当沉着冷静、持之以恒,摒弃盲目跟风,避免短视冒进。我们应当认真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发挥的引领、推动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研究规划学校发展大计。要从长远考虑,周密部署人才培养、校园建设、国家智库建设等重大战略;要从做实小事、做好好事、规范做事着手,稳步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和事业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的荣誉永远是我们崇高的宝贵财富。”程天权书记勉励全体教职员工,把更多的爱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共同为学校、社会、国家实现更好的发展作出贡献。
陈雨露校长在讲话中强调,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部署实施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2013年,要实现中国人民大学更快、更和谐的发展,需要把集体主义精神、创新思维和效率意识有机结合,找到攻艰克难的路径和方法,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
一是如何正确看待学科评估,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人才队伍。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学科格局,共同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5年来持续奋斗的结果,是新中国学科正规化建设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现代化大学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的取得,既在于长期积累的学科实力,也在于真抓实干的组织文化;不足之处,既在于努力方向的偏差、投入力量的欠缺,也在于学科建设周期的局限。学校、院系要深入分析、深刻反思,进一步巩固优势,查找差距,解决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文化营造对于学科建设至关重要,要加大力度培养、引进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重视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培养一支真正融入人大文化、熟悉中国国情的人才队伍。在大力实施“十年腾飞”五大重点战略的同时,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优良校风学风的比较优势,学习一流大学的优秀文化,助推学科发展。
二是如何把全校上下的精力集中到育人本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学校最重要的攻坚战是完成以本科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线图并正式启用。16个改革项目中心是培养以“厚重”为核心的通才,目标是开创一个美好的本科教育,在此基础上,接续以创新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通才教育的核心包括逻辑思维和方法论、牢固的专业知识、对美的认识能力,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用历史视角认识问题,把握现实,形**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同时,强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重,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三是如何提升能力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以国家实施“2011计划”为契机,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发挥学科整体优势,打造国家智库,面向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若干大问题、真问题、难问题资政参谋。要立足学校高水平学科优势资源,以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为重点,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打造学术支撑平台、行政服务平台和主题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机制,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效推动“思想库”建设。
四是如何开创大学精细化管理的人大模式。精细化管理蕴藏巨大生产力,是大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内容,全校管理服务保障系统要在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狠抓细节落实,通盘考虑、坚决推进,真正为教学科研一线提供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五是如何实现通州东校区建设的重大突破。在尽快完成校区规划建设相关手续办理和整体立项的同时,高质量完成校区规划设计,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功能和学科布局开辟兼具优势的新模式,建设一个展现真美大美,蕴含境界品质,体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大学校园。
六是如何实施“1320行动计划”,落实关乎学校民生的实事。“1320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师生员工长期关注、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践行民主办学的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各部门、各院系要坚持服务于教学科研一线,坚持重心向下、狠抓落实,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向心力和凝聚力,展现大学的精神风貌。
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对新学期工作要点作出部署,并就“1320行动计划”进行说明。她指出,要牢牢抓住学科建设不放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将回归大学本位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持续实施“十年腾飞”五大重点战略,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性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水平。(详见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