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本校要闻

本校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观摩座谈电影《黄克功案件》

时间:2014-12-05 来源: 作者:


12月3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前夕,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宪法日献礼影片《黄克功案件》观摩座谈会。作为学校“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影片观摩旨在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展示依法治国理念的历史和传统,引发校内师生关于“依法治国”的深度思考和广泛讨论,在全校营造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黄克功案件》是一部历时十余年创作而成的主旋律影片,主创和出品团队中有不少“80后”成员。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发生于1937年刚刚成立的陕北公学,也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黄克功是16岁上井冈山并参加了长征的红军将领,在1937年全面抗战之际,因逼婚不成枪杀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在延安被公开审判枪决。电影直面这一尘封多年的历史,在杀与赦、情与法等微妙细节之间,重现了被称为“阳光下的大审判”的经典场景,从还原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从陕甘宁时期就一贯主张的“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是我党依法治国理念成形的典型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在座谈会上说,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前夕,主创人员携影片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对于全校师生是一次接受宪法教育的宝贵机会。

他指出,电影《黄克功案件》运用艺术手法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性。在边区政府刚刚成立、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对黄克功案件的处理体现了依法治党、治军理念,毛泽东同志写给雷经天的回信中指出的“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等法治理念高度契合,影片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相信这部主旋律影片一定能够既叫好又叫座。

与会师生、专家学者和影片主创人员分别从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法治理论研究的深化、普法教育的深入浅出和主旋律影片的表现与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

《黄克功案件》导演王放放介绍,这部影片创作耗时9年,历时2个月拍摄完毕,由刘延东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作品走入大专院校能够受到师生的欢迎并起到相应的宣传教育作用。

北京衡源路德影视文化传媒中心总裁、出品人李玉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这部影片走入高校的第一站。中国人民大学及其前身陕北公学实事求是的精神理念和独立思考的进步思想对于案件走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人才培养理念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启示作用。

法学院教授张希坡教授认为,黄克功案件反映的党员干部没有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权、犯法要从严从重处罚等主张,在今天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说,延安的民主、法治氛围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了解真实的历史,正是为了今天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阳表示,这部电影直面党的关键历史时期的重要问题,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和电影生命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宏伟表示,通过观摩电影《黄克功案件》并与主创人员交流,广大师生得以重温并深入解读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从而能够深刻体会我们党依法治党、依法治军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自身法律素养的提升,推动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的开展。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赵彦表示,主旋律宣传要真实反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寻找主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点,电影《黄克功案件》的创作为此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杜嘉能、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本科生巴思齐、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本科生卢艺洋、历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郭宇昕等作了发言,围绕影片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现实启示、宣传教育功能分享了心得体会。

12月1日,电影《黄克功案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应邀出席。陈雨露校长在致辞中说,77年前,黄克功案件的判决教育了所有陕公人,使得所有的陕公师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民族解放洪流中。如今将这一事件以艺术的手法成功再现,一定会教育当下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家全程参与了新中国四部宪法的撰写和修订,人民大学愿全力以赴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法治中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北京繁荣顺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星云创业投资基金、星际红缘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等影片出品方代表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影片观摩座谈。据介绍,12月4日,《黄克功案件》在全国播映,国内多家电影院线将共同发起“国家宪法日观影活动”。

为大力宣传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普法教育,让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理念入脑入心,形成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http://news.ruc.edu.cn/archives/9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