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要闻
深化政治巡视——“红色课程”一座难求
时间:2022-09-2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17期 作者: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第一个行程便是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说起这个智慧教室,不少人民大学的师生都津津乐道。在这里,师生们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展示思考成果、排演红色话剧甚至开展全球连线讨论,这样的思政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总是堂堂爆满。
办好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事。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个别地方和高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原因,导致一些学生不爱上思政课,甚至出现“出勤率低,低头率高;点头率低,蹙眉率高”的“两低两高”尴尬境况。那么,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为何受到学生追捧青睐?该校如何破解思政课建设的种种难题?来自中央巡视的两次“政治体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政治巡视理论,明确政治巡视定位。面对不同的巡视对象,中央巡视坚持聚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从政治上查找偏差。以中管高校为例,政治巡视就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得好不好,就是政治巡视监督的具体内容之一。
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校。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一学校传统办学优势一度出现弱化倾向。十八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后,学校党委努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课程,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但对照党中央要求和师生期待,仍然存在差距。2021年,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对人民大学党委进行巡视后,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这不是一门课的问题,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独树一帜’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说。在政治巡视的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一系列整改实招陆续推出——
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解决现实紧迫思想问题;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社会主义5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等思政选修课程,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健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机制,形成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听课督导制度,优化集体备课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坚持和中央巡视同题共答,努力补短板、强弱项,使思政课真正立于时代潮头、发出思想先声,思想政治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青年,为什么你爱延安?”“来了陕公,大家都是同志,都是革命战友!”“向着党旗宣誓,就是向党宣誓!”智慧教室播放着人大师生自编自演的校史话剧《陕北公学》,一句句真挚热烈的台词将同学们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这样生动的课程在人民大学越来越多,从智慧教室中的“翻转课堂”,到跨越数千公里同时进行的联学联动;从赴红色实践基地重走革命道路,到世界各地人大学子均能共享的在线微党课,思政课通过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抓住了青年学生的眼球。师生们表示,课程内容鲜活起来,大家在思想上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抬头率”和“点头率”双双提高。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授课教师秦宣一开头就抛出这样两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中国人民大学在创新思政课授课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让内容实起来,不断吸收时代前沿内容,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型教学,学生听得解渴,老师讲得也带劲。
更加可喜的是,通过派出多位知名教授赴兄弟高校挂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人大经验”“人大品牌”“人大特色”在全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中产生了极大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高校思政课水平共同提升。
“实际上,政治巡视对于被巡视党组织来说也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大学监察专员吴付来认为,“通过严格的‘政治体检’和深入的整改落实,我们‘学会’了更加自觉地把握高等院校职责使命,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书育人中心工作,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忠诚接班人。”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智慧教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纪委,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22年第17期)